台风“摩羯”致菲律宾11人死亡 11号台风摩羯正趋向南海
据网络资讯,台风摩羯还未登陆我国,就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影响,这不台风“摩羯”于2日下午在菲东北部奥罗拉省卡西古兰市登陆,台风“摩羯”致菲律宾11人死亡,11号台风摩羯过了吕宋就迅速增强,今晚就能开出台风眼,增强到台风级别,11号台风摩羯正趋向南海,预计会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海南。
台风专题》》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台风“摩羯”致菲律宾11人死亡
据菲律宾国家气象局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于2日下午在菲东北部奥罗拉省卡西古兰市登陆。菲媒报道称,台风给菲多地带来强降雨,并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
受台风“摩羯”影响,菲首都大马尼拉地区以及黎刹省、南甘马磷省、北甘马磷省和奎松省等地2日上午宣布所有学校暂停线下授课,其中部分地区的政府机构暂停办公。
极端强降雨还在菲律宾中部与北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2日8时通报称,台风已导致该国至少2人死亡、10人受伤。而据菲媒2日晚报道,台风目前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救灾机构已提前部署相关物资,并将根据台风监测情况及时向公众发布通知。目前,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已将灾害警戒状态提升为“红色”,这意味着该部门工作人员将全天候值班,以应对灾害天气。
台风
菲律宾国家气象局在2日17时发布的最新公告中表示,台风“摩羯”已到达基里诺省上空,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速可达每小时85公里。预计菲律宾伊莎贝拉省、阿帕尧省以及本格特省等北部省份将在未来24小时内迎来100毫米至200毫米的强降雨。该局称,预计台风“摩羯”将于9月4日离开菲律宾预警责任区。
11号台风摩羯正趋向南海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3日)凌晨5点钟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北部近海,就是北纬18.2度、东经119.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七级风圈150-250公里。
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即将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尔后将向海南岛以东海面靠近,强度逐渐加强,将于6日下午到夜间在海南岛东部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15级(42-50米/秒,强台风级),以后穿过海南岛,7日凌晨移入北部湾海面。
大风预报:9月3日08时至4日08时,台湾海峡、南海南部和东部、巴士海峡将有6-8级风,“摩羯”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将有9-11大风,阵风可达12-13级。
降水预报:9月3日08时至4日08时,台湾岛南部将有大雨(25-40毫米)。
我国南部海域将有8级以上大风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3日消息,预计,受台风“摩羯”影响,3日白天至夜间,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部和西南部海域将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台风“摩羯”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2~13级;4日白天至5日夜间,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北部湾、琼州海峡将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南海北部和中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2~13级,台风“摩羯”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2~15级、阵风16~17级。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2024年9月3日环境气象预报:全国大部
- 下一篇:2024全国交通天气最新预报:9月3日高
最新新闻资讯信息
- 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空调中小品牌谋求生存空间
- 特朗普喊话美联储:降息100基点!非农数据暗藏隐患
- 暴雨蓝色预警: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湖北安徽局地大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安徽湖北等地局部风险较高
-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
- 2025高考天气:南北多地将遭高温“烤验” 江南北部雨强
- 高考期间河南大范围高温持续 南部地区需防范降雨和强对流
- 山东高考期间高温连连局地可达40°C 鲁中等地局部有雷雨
- 美国加州多地野火蔓延 “福特大火”引发疏散警告
- 今晚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拉开帷幕 黄淮晴热持续华南等地高
- 北京气温居高不下 天气晴晒炎热需防暑
- 北京现今年来首个高温 明天到周末最高温仍有33℃至34℃
- 安徽北部今现高温天气 明起降雨发展高考期间需防范强降
- 山东未来三天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 鲁中鲁南等局地最高温
- 河南今天到周末高温持续局地可达40℃ 南部地区有阵雨或
- 全国大部高温增多增强 明夜起南方将迎新一轮降雨过程
- 北京将现今年首高温 需注意防暑防晒
- 数说节气谚语:芒种涨水天 哪里进入一年中雨水最充沛时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西藏东南部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 2025全国高考天气地图:江南北部雨强早赶考 华北黄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