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悠悠天气网 > 社会热点 > 颇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傈僳族的起源与历史来源

颇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傈僳族的起源与历史来源

作者:sansan  发布:2024-01-19 00:43:08   悠悠天气网   网址:http://www.uutqw.com/redian/62146.html
1、颇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拜堂成亲闹洞房是我们对古代婚礼的印象,那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的婚礼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婚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小编收集了一些傈僳族文化中的婚俗知识,一起来了解傈僳族的独特婚俗文化特色吧!

青年男女通过劳动生产、逢年过节、 参加婚礼、庆贺丰收、社会集会、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认识了对方,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如在小路上相遇,在溜索旁相逢,在四间劳动,在密林中砍柴,都可以背过身子,手扶耳朵,向爱慕的人丢一首歌过去。对方听到后,就会对回歌来。这样一来一往,互问互答,两人间感情的距离就越拉越近了。

第二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要礼仪性地哭泣,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宾客就唱起(送亲歌)。可以说,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

到男方家门口时,从竹楼到庭院,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

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跳完后,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坐。

这时候,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僳僳族的(创业歌),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时而个人对唱,时而一个领唱,众从合唱,只听歌声阵阵,此起彼伏,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浓。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 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甚至会成为美谈。

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

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僳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

2、傈僳族的起源与历史来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和民族特色。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在跨越历史长河期间融入了不少其他民族血液。每个民族相传至今都是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残酷。那么下面一起来傈僳族文化了解傈僳族的起源吧。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开始迁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作为民族自称音译的“傈僳”二字,历史上曾有“栗粟”、“力苏”、“傈僳族”、“力些”、“力梭”、“黎苏”、“俚苏”等不同写法。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3、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风情文化

傈僳族是我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傈僳族依山傍在大江大河之间繁衍生息,他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傈僳族风情文化,这些文化都体现了傈僳族的自然性、古朴性和原始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获取的一份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带来傈僳族的风情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文化

傈僳族饮食文化极其丰富,有阔耍俄勒、苦荞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籼米粑粑、清水煮乳猪等美味佳肴。“阔耍俄勒”意为苞谷稀饭,制作方法为:从苞谷秆上掰下青苞谷煮熟,用手磨或碓臼将苞谷粒褪皮,撒上用火烤过的食盐,掺上四季豆,与腊肉或琵琶肉同煮,加上竹叶菜作底料,食之香气四溢,营养丰富。傈僳族的腌制工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传统,其腌制的琵琶肉,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肉色透明,可煮可炖,是傈家待客的珍品。籼米粑粑是体现傈僳族风土人情、图腾崇拜的风味食品,它既是祭祀的主品又是过年的主食,5个一摞,10个一堆,祈求神灵祖先的保佑,祭祀完毕,籼米粑粑又成了射弩的奖励品,为射弩比赛的优胜者所得。

服饰

清朝乾隆年间余庆远所着《维西见闻录》曾对古代傈僳族衣着服饰作过详尽记载:“男挽髻戴簪,编麦草为缨络缀于发间……裤及膝、衣齐裤、出入常佩利刃,妇挽发束箍,盘领衣系裙裤。”据考察,现代傈僳族中尚保持着“编麦草为缨络缀于发间”的传统仅有维西县境内澜沧江流域的傈僳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大山阻隔的傈僳族这种服饰流派基本没有受外界影响,较完整地保留了古羌人的服饰风格,这种服饰也是当地傈僳族跳“阿尺目刮”的服饰。受多种民族杂居、多种宗教文化并存的影响,维西傈僳族服饰既具有民族特征,又具有地域特点。

傈僳族妇女服饰非常美观大方。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皮度”,短衫长及腰间,对襟,满圆平领,无钮扣,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贝、蚌等压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对比强烈。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

有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至二头黄牛。有些妇女不穿长裙而穿长裤,腰间系一小围裙,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花边,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色彩翻飞,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时,头顶留三个尖角发,此后逐年增多,到十五岁蓄满。头顶用羊毛织成的带子编成的斗帽,傈僳语称“吾底”,维西傈僳族妇女一般裹头帕头巾,上缀贝壳、料珠,与怒江所戴的“欧勒帽”不同。澜沧江一带傈僳族妇女在额前戴一串齐眉粒珠,别具风采。有的上衣内穿白底黑纹短装,外罩大红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风格独特的刺绣围腰。百褶裙分两种,长裙拖到脚面,短裙及膝,着短裙则要裹上绑腿。

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子。维西傈僳族男性有的头戴羊毛毡帽,形状有船形和圆顶宽帽沿两种。青年穿白底黑纹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长衣,或夏着短衫、冬着长衫,中间系麻织花腰带。傈僳族男女都喜好斜挎缝制精细、刺绣精巧的“腊表”(一种挎包),喜欢系绑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长刀和驽弓箭包。

歌舞

在绚丽多姿的傈僳族歌舞中,要数阿尺目刮、瓦器器最具有代表性。阿尺目刮瓦器,意为“山羊的歌舞”,发源于维西县澜沧江流域,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其特点为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每一乐曲开头,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其音颤抖悠扬,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参舞者分男女两队,每队有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如果男女两队的领唱者旗鼓相当,往往一场“目刮”,唱几天几夜尚不能绝。

“阿尺目刮”的跳法一共有十多种,其动作及声音都明显模仿山羊及游牧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具有浓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它再现了土着民族在大自然的恩泽中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其显着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向往大自然的质朴情感,讲述了本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同时,“阿尺目刮”涉及傈僳族人民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傈僳族人民在以“阿尺目刮”为媒介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同步实现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阿尺目刮”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南方降雨进入核心影响时段 华北东北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uut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