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悠悠天气网 > 社会热点 >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蒙古族传统的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蒙古族传统的

作者:sansan  发布:2024-01-19 00:45:52   悠悠天气网   网址:http://www.uutqw.com/redian/62157.html
1、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藏传佛教是传入西藏佛教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喇嘛教。这个宗教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在元朝统一后,慢慢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与生活中,使蒙古族的文化打上藏传佛教的标志。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藏传佛教初传蒙古族地区的特点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依靠的是蒙古族统治者政权的支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阔端在给予萨迦派藏传佛教统治地位的同时,也与萨班商议好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忽必烈同样借助宗教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通过八思巴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八思巴也以忽必烈的支持来保证萨迦派的地位。

第二,迎合心理。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蒙古人的心理,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出家的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吃肉等,对蒙古族没有太大的约束,方便他们的修行,蒙古族也需要一种比萨满教更富人文关怀和具一神权威信仰的宗教。

第三,借助萨满教。当时蒙古族的统治者对宗教实行平等政策,传统信仰萨满教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民间的作用依然很大。藏传佛教在传入蒙古族地区时,为使其教义被接受,也往往以萨满教的形式传播。此时的藏传佛教对信仰萨满教的广大蒙古族人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在蒙古族上层流行,并未深入到蒙古草原地区。当元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失去依托的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影响很快消失,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中断,虽然也有部分僧侣留下继续活动,但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三次政教结合与三次传播机遇

蒙古族统治者十分注意利用宗教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就为藏传佛教能够被蒙古族统治者接受创造了条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经历了三次政教结合,每次结合都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机遇。

第一次政教结合始于阔端和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面,完成于忽必烈和八思巴时期。13世纪,扩张中的蒙古军队需要将西藏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混乱的西藏宗教派别都想取得宗教的统治地位。这种政治和宗教的相互需要促成了1247年的凉州会面,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创造了契机。此后蒙古族上层接受了藏传佛教。

第二次是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仰华寺会面。俺答汗不断征讨蒙古各部落,他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崛起的格鲁派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靠山来打击敌对势力。这种因素促成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面,这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获得了第二次机遇。此后,藏传佛教向东蒙古地区迅速传播。

第三次是卫拉特迎请格鲁派使者传教,固始汗进驻西藏。卫拉特遭受了百年的战争,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联盟壮大实力,抵制其他各部的进攻,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藏。这时候的卫拉特急需要一个可以建立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此时的格鲁派面对敌对势力的打击,形势危急,需要卫拉特的军队来保护自己,这种形势下促成了第三次政教结合。格鲁派在西蒙古卫拉特地区大力传播,最终成为全蒙古族的最主要信仰。

您可能还喜欢:

苗族巫文化你知道吗?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

蒙古族传统风俗:蒙古族火文化

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2、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简介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那么,我们来蒙古族文化了解搏克具体是什么吧!

搏克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

2006年蒙古族博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搏克——蒙古语,是结实的意思,“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它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体育运动、而确确实实是曾在13世纪在我国建立举世闻名的大元帝国的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溯源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族搏克的摇篮。为了把搏克运动发扬光大,东乌珠穆沁旗于1984年成立了摔跤协会,将每年夏天的6月10日定为搏克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搏克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搏克自我反思、自我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成为符合现代文明的先进体育运动项目。搏克的历史发展和规则演变、大致可分为最野蛮、野蛮、文明、现代文明四个阶段;

野蛮的氏族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与野兽和同类的搏斗中发展了搏克,当时以生死为取胜标准;第二阶段(13世纪蒙古族兴起)和第三阶段(元朝建立),搏克运动开始用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和文化娱乐,胜负标准从生死逐步演变为双肩着地和躯干着地即负;当代中国的搏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胜负标准又发生了质变,及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一点着地即为负;也就是点到为止,胜方决不二次用力。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骑善射和身强力壮着称。《元史》说: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明确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技能,这三项技能便是蒙古族的男儿三艺。

摔跤——摔跤,蒙语为搏克,是蒙古族的长项,我国体育运动会摔跤项目的奖牌,多为蒙古选手包揽。蒙古族摔跤的历史较为久远,西安出土的汉初匈奴遗物的铜牌上即有摔跤图案,其摔跤的架式与今天的蒙古式摔跤的摔法十分相似,而且图案还以树和马为衬托,据考证应该是蒙古族摔跤史的重要线索。

蒙古族摔跤,起初具有很突出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体力、毅力、技巧等。元朝的帝王十分提倡摔跤运动,每逢举行重要宴会,都要有摔跤交手竞技助兴,并像中原历代王朝用武举选士一样,把摔跤定为武举取士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摔跤的佼佼者可以获得很大的荣誉。

3、斯琴格日乐个人资料,来自蒙古族的女歌手

她的名字在汉语里意为“智慧之光”,她的歌声清亮悠扬。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她红透大江南北,一张《新世纪》一举横扫当年所有最佳新人奖,首张唱片即创造大陆乐坛的神话,她就是斯琴格日乐。今天的蒙古族文化版块,就带你一起了解这位才华出众的蒙古族女歌手。

中文名:斯琴格日乐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星座:射手座

血型:O

出生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出生日期:1968年12月18日

职业:歌手

经纪公司:正大国际唱片公司

代表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

其它荣誉: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大使

斯琴格日乐,1968年12月18日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歌手。

1981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专业。

1982年入选民族歌舞团。

1986年毕业分配到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89年开始学习贝斯。

1990年组建苍鹰乐队,担任贝斯手。

1994年,来到北京,乐队正式更名为“骑士”,发表第一首单曲《蒙古骑士》,也是自创的第一首歌,此后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1995年签约天星公司,96年赴美演出首次演唱了自己的作品。

1997年录制了个人专辑,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

1998年应邀担任“超载”乐队客座贝斯手,当年赴菲演出,之后乐队解散,并从此开始了在酒吧的演出。

1999年,加入臧天朔乐队担任贝斯手。在随臧天朔在全国各地演出时,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故乡》,受到热烈欢迎。11月赴南宁参加首届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并与臧天朔以及600名“刘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臧天朔重新编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并定为开台歌。

2000年11月发行专辑《新世纪》,斯琴格日乐的第一张唱片创造了大陆乐坛的一个神话,她一举横扫了当年所有的最佳新人奖,而且以她特有的高亢嗓音、创作才华、蒙族文化底蕴奠定了“中国女性摇滚第一人”的绝对地位,至今仍然无人能望其项背。

2000年5月,签约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成为一个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女音乐人。

2002年8月,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寻找》。

2005年7月,推出由她自己包揽词曲及监制的全新个人专辑《我自己》,参与当年电视剧《东归英雄》的拍摄。

2007年担任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佛乐演唱委员组)、佛乐大使,参与当年电视剧《非常女警》的拍摄。

2014年12月,出版个人自传《我的梦离你有多远》。

点评:新世纪来临之际,国内流行乐坛上窜出了几匹黑马,斯琴格日乐恐怕是最有特色和冲击力的一个,让人一见就忘不了又放不下。短发蓬蓬,拿着一个可爱的小贝司,为她在舞台上的狂野增添了女性的魅力。一声《新世纪》的吼,人们认识了这个来自大草原的歌手斯琴格日乐。在她这样看似弱不禁风的弱小身体里,却酝酿着不容抗拒的活力和激情,我们熟悉德德玛、腾格尔那样传统蒙古族歌手的演唱,但真正体会到蒙族年轻人性灵深处的热情和粗犷,还是在斯琴格日乐身上。

4、最初的宗教舞蹈:蒙古族安代舞历史起源

本期蒙古族文化为我们带来蒙古族安代舞历史起源,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余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安代最初是用来医治妇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灵保佑、消灾祛病之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渊源

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余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安代最初是用来医治妇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灵保佑、消灾祛病之意。当时,在库伦等地流行的安代有阿达安代、乌日嘎安代等12种。

有关安代的起源,发祥地及形成年代,由于缺乏史料可考。《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松茂树而舞,踏出没肘之蹊,没膝之尘埃。

关于安代的起源,也有些学者从民间传说中去探求。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特别是被誉为安代之乡的哲里木盟库伦旗,确实流传着大量有关安代的民间传说,为研究安代的起源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起源(一)

据说在很久以前,东北方有一个很古老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国王是哈日苏大可汗。哈日苏汗有个美丽的皇后,名叫罕格哈拉。罕格哈拉皇后又有三个公主,老大叫扎兰都贵,老二叫乌森海洛尔,最小的老三叫额勒格西拉。这三位公主可非同一般,她们是使人闻风丧胆的白鸠!这三个鸠公主个个神通广大,魔法无边,经常展动她们的神翼遨游世界。当她们在天空遨游的时候,地面上便掠过她们的影子。一旦她们的影子照在地面上的姑娘,媳妇身上,一种可怕的病症便在姑娘、息妇身上发作了。这种病谁也叫不出名来,吃药不见好,喇嘛治不了,病人只能在痛苦中煎熬。恐怖的阴影吓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大姑娘、小媳妇成天躲在屋里不敢外出,生恐被三个鸠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祖,为了拯救人间这种苦难,他变成了巴布伦师傅,向聪明的歌手嘎达苏和非?由博苏悔传授医治这种病的方法:由博苏海来主持治病。方法是让病人打着鼓和镲坐着,由博苏海和歌手嘎达苏围着病人唱歌。接着是古老的唱安代程序,所以,唱安代有人叫唱鸠,盖来源于此。

起源(二)

关于安代舞的传说还有很多,另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神智恍惚,举止失常,几经医治不见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车拉上女儿前往它乡求医。行途中车轴断裂,女儿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绕车奔走,以歌代哭。歌声引来附近百姓,见此状无不潸然泪下,皆随老阿爸身后甩臂跺足,绕行哀歌。不料姑娘悄然走下牛车,尾随众人奋力而舞,待发现时,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如初。消息不胫而走。以后,人们皆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患有类似病症的青年妇女治病,取名安代。又在求雨、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群众集会中采用,并广为流传,逐步发展成为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南方降雨进入核心影响时段 华北东北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uut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