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与扫墓有关的诗文 宋代清明上墓的习俗
导读: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知恩图报,是人间最大的善行。知恩报恩的思想,是人类社会最值得提倡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每年给祖先扫墓,给英烈们扫墓就是为了报恩。那么,唐代与扫墓有关的诗文有哪些呢?宋代清明上墓的习俗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唐代与扫墓有关的诗文
由于扫墓习俗的盛行,唐代出现了大量与扫墓有关的诗文。除前引诸诗外,《全唐诗》还有颇多,试录几则:
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郭郧《寒食》)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徐凝《嘉兴寒食》)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于《寒食》)
这些都反映了时人寒食扫墓的情景。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更是通过乌啼、鹊噪、人哭等声音以及旷野、纸钱、古墓、春草、棠梨、白杨、暮雨等图景,为我们展现了寒食扫墓的悲凉气氛。
始盛于唐代的寒食清明扫墓习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庄绰《鸡肋编》所载反映了当时寒食清明上坟的情形:
寒食日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冥帛于空中,谓之“擘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馔,携家春游。或寒食日阴雨,及有坟墓异地者,必择良辰,相继而出。以太原本寒食一月,遂谓寒食为一月节。浙西人家就坟多作庵舍,种种备具,至有箫鼓乐器,亦储以待用者。
扫墓以尽思时之敬,也是金朝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如《金史·董师中传》记载:
师中……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以寒食,乞还家上豕,许之,且命赋《寒食还家上冢》诗。
扫墓
又如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说,他于寒食之日行宜民(今辽宁辽阳东北)道中,见“山林间居民携妻孥上冢,往来如织”朱弁被金拘留期间,在《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诗中写道:
榆钱何处迎新火,杏粥频年系此心。
又《寒食》云: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
麻九畴《清明》云:
村村榆火碧烟新,拜扫归来第四辰。
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
尤值一提的是,五代两宋时期,皇家也已不能免俗。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破散”条对此有所记载:
《五代会要》云:“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之礼。近代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则今人有破散之语,自后唐庄宗始也。
宋代清明上墓的习俗
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了当时杭州一带从皇家到百姓清明上墓的情景:
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禁中前五日,发宫人车马往绍兴攒宫朝陵。宗室南班,亦分遣诸陵,行朝享礼。向者从人官给紫衫、白绢、三角儿青行缠,今亦遵例支给。至日,亦有车马诣赤山诸攒,并诸宫妃王子坟堂,行享祀礼。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
其实,这种包括皇家在内清明节期间家家上坟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中华民国成立后,随着皇帝制度的结束,皇家上坟祭祖之事已不存在,但民间依然盛行不衰。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唐代与扫墓有关的诗文,宋代清明上墓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南方降雨进入核心影响时段 华北东北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社会热点信息
- 中国女游客为捞相机命丧87米海底
- “白敬亭潮牌”又翻车:背后印花被印在了汽车座椅靠背上
- 为什么有的汽车跑高速方向盘那么稳
- 贵州黔西翻船事故致10死 事发时出现14级阵风
- 中国首位!赵心童斯诺克世锦赛夺冠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 2025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运行技术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
- 沈阳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快递运营管理专业怎么样 录取
- 吉林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 泰山科技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怎么样 录取
-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 2025立夏时间是几月几号 立夏分三候
- 2025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一般多少 好找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