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悠悠天气网 > 社会热点 > 传统丧葬礼俗之接三 接三与送三民俗

传统丧葬礼俗之接三 接三与送三民俗

作者:sansan  发布:2024-07-14 14:05:05   悠悠天气网   网址:http://www.uutqw.com/redian/66832.html

导读:我国不管喜事还是丧葬白事,都会办的格外的热闹而高调。小时候你也见过有人去世办丧事的,但是没有自己亲自操作的事后,你根本不知道办丧事是如此复杂,很多流程都有注意事项。那么,传统丧葬礼俗之接三是什么?接三与送三民俗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接三

人死三天,谓之初祭。习俗以为亡人三朝必在望乡台上瞻望家中,所以三朝要祭祀亡人。希望亡人尚飨,所以称“接三”,因还必须送焚冥器,所以又称“送三”。接三是丧礼中的大典,因此,仪式场面相当隆重。

接三与送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是佛接引的意思。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按佛、道两教的说法,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善人才能有如此的结果。人们都有让自己死去的亲人升天,成为正果或托生于善地的愿望,但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就需要在他死后第三天,灵魂正式到阴间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诵经拜忏(替亡人对自己一生的罪孽进行忏悔),放焰口,向“十方法界”无祀孤魂施食,替亡人广行功德,以资赎罪,让神佛迎接亡灵上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因此,人死三天之夕有“接三”之举,无论贫富都是不可逾越的礼仪。清代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谓(人死)“三日为接三,是丧礼大典”。“迎三”是僧道对“接三”这个举动特有的称呼,有尊敬之意。因为作为僧人来讲,替亡人诵经免罪,使其不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是件善事,所以谓之“迎三功德”。

而对于亡者的亲人来说,一定要给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亲人准备车马、银箱送行,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所以谓之“送三”。总之,接三——送三是一个仪式的两个方面。

接三民俗

老北京的丧事中,最重接三。一般接三前要到冥衣铺糊一份车马、箱子,根据尺码、款式、质量大体分为三等。头等的是与真的一般大小的大鞍轿车,由一匹大菊花青的辕马驾辕,能拉着走,所以也叫“落地拉”。车做工较细,甚至车上的铜活都要用金、银纸糊出来。同时车前要有顶马一匹,上面骑个官人,车后还要有个跟骡。另外有四只墩箱,粉红色,上绘花卉图案。有糊两个人抬着的,谓之“杠箱”。同时,给赶车的、跟车的、抬箱子的纸人都起个名字,诸如“李福”、“王禄”用小纸条写出来,贴在身上。二等的车子尺码略小,箱子只是用所谓“蜡花纸”糊的,不绘图案。三等的车厢很小,车本身用秫秸架起,糊一头小黄驴拉着,赶车的人只是用纸片剪一个贴在驴腿上。只有两个很小的用蜡花纸糊的墩箱。接三之前丧家照例把车和箱子内放上纸钱、冥钞和金银箔叠成的镍子,并加上封条。

接三之日,丧家把这些纸车纸马纸箱摆在门前,为防止损坏,还要雇人看守。到时,要举行奏吹鼓乐,迎亲朋吊唁,焚化纸糊车马等活动。除极赤贫人家以外,小的也要来个“光头三”,大的用“音乐焰口”、“传灯焰口”,可说无尽无休。

贫户仅在家停灵五天,有的为使丧事连贯,干脆来个四天接三(五天就出殡了)。还有的赤贫户仅仅搁三天,所以来个两天接三(三天就出殡了)。

民俗小百科:放焰口

放焰口指僧人替丧家念“焰口经”,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称之为“接三焰口”。“焰口”指在地狱受苦受难鬼,渴望饮食,口吐焰火。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

佛教有《瑜伽焰口》,比较常用;道教有《缸罐焰口》。放焰口、做法事,含有向亡人鬼魂和饿鬼施舍食物之意,所以僧人放焰口时要将一个馒头掰成许多碎块抛到地上,使亡人“饱食”,不至成为饿鬼。

送三回来放焰口是为了超度亡人。送三一般在傍晚掌灯时分,请僧人在灵前稍事超度后即开始,放焰口一般从晚上八九点钟送三回来开始,可至拂晓。放焰口和做道场目前已不多见。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丧葬礼俗之接三,接三与送三民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南方降雨进入核心影响时段 华北东北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uut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