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压的稳定和东进 青藏高原是高压中心还是低压
导语:青藏高压的稳定和东进是什么?青藏高压的稳定性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而且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区,其大气层结构独特,气压系统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使得青藏高压能够持续存在于该区域,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持续而稳定的气候影响,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青藏高原是高压中心还是低压吧!
青藏高压的稳定和东进
青藏高压
环流带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副热带环流系统本身结构很强,较弱的西风带低压槽对它并不能起显著的减弱作用,往往在副热带急流上向东移出。本节讨论副热带环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讨论青藏高压对太平洋高压进退的作用。青藏高压的生成,目前普遍认为是青藏高原夏季加热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个高压出现在对流层的上层和平流层下层,对流层的中层或高原上的近地面层反应出热低压。
这是青藏高压与其他副热带高压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因此在这个高压的下层存在着上升运动,这也是其他副热带高压少见的。但另一种生成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也常见到,即伊朗和阿富汗一带的副热带高压加强向东伸展,移到青藏高原上而形成,有时和全球副热带环流的同时加强有关。因此在500毫巴上出现青藏高压的机会并不少。青藏高压的稳定,这对东亚长波槽加强很有利,这在§8.4中已经讨论过。这时西太平洋西部副热带地区往往形成经向环流,太平洋高压退到东海甚至更东的海面,有利于台风北上或转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1970年8月底青藏高压稳定的例子。1970年8月29日08时以后,从伊朗、阿富汗一带有一个副热带高压移上高原。当时西太平洋上的8号台风原来向北移动,27日以后折向西北移动。在台风的北面是一个高压坝,所以在做路径预报时,对登陆我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9日高原高压建立以后,高压东面就有一个槽发展,台风北面的高压坝就有减弱。这一天台风就由向西北转折为向偏北方向移动。高原高压稳定以后,东面这个槽不断得到发展并向南伸,台风北面的高压坝完全退到日本海。这种变化使台风一直向偏北移动,以后在朝鲜登陆后向东北转向。
高原
可以看出在高原上正距平很强,东亚沿海的平均槽很深,并有较强的负距平。这是台风北上很有利的形势。这个例子说明,高原上建立高压以后,对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环流有显著改变,有利于台风北上或转向。当高原高压向东移出时,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环流变化完全相反。这时高原将出现一个低压槽,而高原东面的槽减弱,太平洋高压将明显地西伸。1971年7月2日有一个高原高压东移到高原东部和川西山地,太平洋高压588线在东海,范围很小。高原高压前后有两个槽,前面一个在华中,后面一个在巴尔喀什湖。随着这个高原高压的东移,并入太平洋高压,华中的槽消失,巴尔喀什湖的槽移到高原西部,太平洋高压明显加强西伸。
在这个高原高压东移的过程中,东亚和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出现了加强和西伸的过程,由经向环流转变为纬向环流,2日在菲律宾东面太平洋上生成的第10号台风,稳定地西移,4—6日穿过南海北部,最后在越南北部登陆。高原高压对太平洋高压进退的影响,关键在于预报高原高压的活动。个例分析表明,高原高压的活动与高原周围长波调整有关。
青藏高原是高压中心还是低压
青藏高原在夏季是低压中心,而在冬季则是高压中心。
这种气压特性的季节性变化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密切相关。夏季,由于高原的加热作用,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域。而在冬季,由于冷却作用,形成高压区域。这种季节性的气压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包括影响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