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被称为千里彝山
千里彝山,也被称为八百里凉山,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行政区域,是前往云南香格里拉环路旅游的必去目的地。
“凉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凉山彝族自治州,广义指大凉山和小梁山。从四川西南部到与云南交界,再到横断山以北的过渡地区到四川盆地,这些都是“大凉山”的范围,因此得称“千里彝山”。
凉山彝族自治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夹在四川盆地和云南中部高原之间。地形总体上是南高北低,可耕地有限,平原稀少。山地和高原占辖区地域的大部分。
境内有许多河流,包括金沙江和大渡河等知名的大江,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河流。
由于地形和地形的影响,境内四季变化并不分明,但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为每年5-10月,雨量充沛,阴雨连绵。11-4月是当地的干季,在此期间气候与雨季明显不同。干季日照较长,降雨较少。
由于海拔的因素,当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也很显著,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山脉,甚至可以全年呈现一年四季的景象。
凉州古时自称“濮苏乌吾”,也有人称他们为“濮人”。它们也被南方云南人的祖先称为“巴布凉山”。
凉山一直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都曾经过这里。在横断山遗迹被发现之前,书中记载的只有凉山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凉山州设县。
而横断山遗址的发现,描绘了四千多年前这里的先祖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种植水稻、收割谷物、制作工具等行为。除了秦汉以外,之后的朝代对这里都有所管理。许多历史名人如司马迁、徐霞客等人都曾经游历到这里。
凉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上都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很多传统习俗都被传承下来。比如彝族新年、火把节、“抢婚”等等。
彝族新年持续三天,在彝族语中被称为“库施”“多博”“博基”。新年第一天的活动主要是杀年猪、祭祀先祖、吃年夜饭。杀猪也有规矩的,不是随便就能杀的。要按长幼顺序顺序,从村里年龄最大的开始。
第二天是“耍新年”。这一天彝族年轻小伙、姑娘在一大早都会去背水、“偷”菜,这种习俗不仅包含了长辈对小辈胆量的考察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菜”同“财”,暗示今后财源不断。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这一天主要清早起来就要“送祖先”,把吃饱喝足的祖辈们再“送回”阴间。从第四天开始,出嫁女子会回娘家,拜访亲戚,再持续大半周,彝族年才算过完。
每年农历六月,彝族举行火把节,又称彝族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每年持续两到三天。以前,举行火把节是为了赶鬼,确保庄稼丰收。
虽然火把节的一些古老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被简化,但它仍然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现在更多的是祝福、社交等意义。在这些日子里,白天会有跳舞、斗牛等活动,晚上会有篝火晚会,大家又唱又跳,非常热闹。
每个地方的饮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地理环境影响,彝族也不例外。彝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食有大米、荞麦等,肉食爱吃、猪、鸡鸭等,在每个盛大的节日都会有二师兄的影子。
彝族的食物才以鲜香、脆嫩出名,坨坨肉、腊肉香肠、苦荞饼等都是当地知名美食。
在新中国成立后,凉山的发展有目共睹,在70多年的发展中,凭借当地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动力十足,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凉山的未来定会更加耀眼。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