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形成过程 洪水的形成机制
导语:洪水的形成过程通常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包括降雨、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等,首先,降雨是洪水形成的直接原因。降水量的多少、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直接影响地表水的流动,下面就去看看洪水的形成过程和洪水的形成机制吧!
洪水的形成过程
洪水
洪水一般是由河流泛滥造成,下面以“河水暴涨”为例来分析洪水产生的过程。所谓“河水暴涨”,指水量突然增加且下冲速度极快。至于其形成原因,多半是局部地区出现又急又大的暴雨,河水宣泄不及因而往下暴冲。一般山林与原野下雨时会吸收水分,超过吸收量的水累积在地表凹处,或者从斜坡“表面流出”。
如果此时继续下大雨,降落地面的雨水即使进入凹地也会溢出来,形成“短期流出”。刚开始下雨雨水会渗入山野,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也会流动,但速度缓慢,成为“长期流出”。如果是在地表较浅处流动,则是“中间流出”。一般而言,登山客喝的泉水,通常是山中岩石下方“长期流出”的水。土壤会吸收雨水,扮演类似“水库”的角色。特别是森林地面许多落叶与枯枝,发挥类似茅草屋顶渗水的功能,让掉落森林的雨水慢慢往下渗透,成为地下水。这就是森林能“涵养水源”的原因。
“短期流出”最常出现在陡坡,雨水来不及被泥土吸收就流入河川。然后,因为坡度陡峭,山上的枯枝与枯叶被雨水冲刷下来,很容易卡在大岩石或桥梁下方,形成天然水坝。天然水坝拦住的水愈来愈多,一旦超过其承受程度,就会溃堤,瞬间暴发洪水。最严重的会出现比人还高的“水墙”,轰隆往下压。如果河水暴涨又掺杂泥石流,就会造成更严重灾难。
洪水
洪水的形成机制
自然因素包括:
气象因素:如大量降雨、暴雪或融雪,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地表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出堤坝等设施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地形因素:低洼地区容易积水,一旦遇到暴雨或融雪等自然灾害,就容易形成洪水。
地质因素:地质结构不稳定,如断层、滑坡等,容易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而引发洪水。
人为因素包括:
人类活动: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水资源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使得土壤失去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导致洪水。
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速度,增加洪水风险。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增加洪水风险。
此外,洪水还可以由混合型洪水形成,如暴雨和融雪叠加形成雨雪混合型洪水。暴雨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常见于多暴雨的国家。融雪洪水则以积雪、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常见于高寒山区。冰川洪水和冰凌洪水分别由冰川融水和冰凌堵塞河道引起。溃坝洪水则是挡水坝突然崩溃而形成的巨大洪流。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