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导语: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什么?其实在时间维度上,地震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据历史数据显示,地震更倾向于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频繁发生,这些区域被称为“地震带”。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几乎覆盖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包括日本、美国西海岸、智利等地,下面就去看看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吧!
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震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全球主要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表现出西强东弱的分布特征。例如,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和强震发生与海拔高度相关,而华北地区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北北东走向的隐伏断裂上。此外,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为水库地震和矿震等诱发性地震,分布基本上循活动性断裂带,有一定的方向性。
地震
为什么地震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
目前,全球90%以上的地震为构造型地震,即地壳运动所引发的构造变化,比如地壳错动、破裂等。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地面传递,对地面的人类活动产生影响。除了构造型地震外,还有火山喷发形成的地震、诱发因素形成的地震等,后者所造成的破坏力要小一些。
在对地面活动威胁最大的构造型地震中,震源深度和震级是地震破坏力的主要指标。震中就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如果按照震源深度来划分,在地面至地下100公里之内为浅源地震、10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深度就是深源地震。全球发生的大多数地震都可列入浅源地震的范畴,如果震源深度在10~20公里之类,震级达到里氏3级以上,那么,震中附近的人们就会有地面摇晃的感觉,一旦震级达到里氏5级以上,就会成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发生后,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主要体现在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上。P波的传递速度快,达到每秒6公里左右,可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介质传递,而横波的传递速度慢一些,大约在每秒3.5公里,主要通过固体介质传递,两者属于体波的范畴。与体波相对应的是面波,面波沿着地表传播,因此从破坏力上看,面波的威胁最大,其次是横波和纵波。震级在7.8级的地震,其能量释放大约相当于3000颗广岛原子弹。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