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悠悠天气网 > 生活百科 >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作者:sansan  发布:2024-10-11 19:12:29   悠悠天气网   网址:http://www.uutqw.com/baike/185450.html

导语:雪崩发生的规律有什么?其实环境条件也是导致雪崩的重要因素,地形的陡峭程度、降雪量以及风速等都会对雪崩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坡度超过30度的山坡上,雪崩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下面就去看看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吧!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雪山

雪崩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区段,即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雪崩的形成区大多在高山上部,积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过50~60度的雪坡,悬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区。

雪崩的通过区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常是一条从上而下直直的U形沟槽,由于经常有雪崩通过,尽管被白雪覆盖,槽内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或障碍物,长可达几百米,宽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会太宽,否则滑下的冰雪就不会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堆积区同样是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是在山脚处因坡度突然变缓而使雪崩体停下来的地方,从地貌形态上看多呈锥体,所以也叫雪崩锥(或雪崩堆)。

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的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粘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

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和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地发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后它又卷土重来。有可能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或是每个世纪都在同一地点发生雪崩,这一切都取决于山坡的地形特点和某些气候因素。雪崩发生的多少跟气候和地形也很有关系。我国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是供给现代冰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

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靠近内陆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地,降水量比较少,没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较少。另外,这些内陆山地相对高度较低,都在1000~1500米,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较缓和。而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相对高度在3000~4000米,甚至达到5000~6000米,故山地坡度较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势能也就更大。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

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雪山

雪崩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山坡积雪过厚‌

山坡积雪过厚是导致‌雪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积雪堆积过多,超过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时,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

阳光照射导致表层雪融化

积雪在阳光照射下,表层雪融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减小了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造成雪崩。

‌地震

地震也会导致雪崩的发生。地震的震动会使积雪松动,甚至踩裂雪面,导致积雪下滑,引发雪崩。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是引发雪崩的一个重要因素。滑雪、徒步旅行等冬季运动爱好者的活动,可能会不经意间触发雪崩。据估计,90%的雪崩都是由受害者或他们的队友的活动引起的,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5 uut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