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导语: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形成条件复杂多样,涉及地质、气候、植被等多个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上升,那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吧!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地形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包括陡峭的地形、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和水源条件。
陡峭的地形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泥石流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由绵雨、暴雨、融雪、江河溃决等水流持续作用,使基本条件中的某一条件超过稳定强度,激发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支沟汇流型和主沟侵蚀型两种类型。
(一)支沟汇流型 一般主要由大眼峪沟和小眼峪沟两条泥石流沟汇流而成,而这两条泥石流沟又由多条泥石流沟汇合而成。在暴雨期间,首先在二级支沟形成泥石流,然后汇入两条支沟中,在峪门口大眼峪、小眼峪沟合二为一冲出沟口。
(二)主沟侵蚀型 据勘查,流域内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堆积在沟道中,多处特大型、大型天然崩塌体形成的堆石坝已被水流和泥石流切开,沟岸坍塌严重,侧蚀强烈。此外,沟道中停积有多处倒石堆,坡积物和泥石流堆积物,一旦有强降雨或暴雨,产生洪水,它们便纷纷被卷入洪流中形成泥石流。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