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确立的中和文化民俗 中和佳节风俗知多少
导读: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加剧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官方确立的中和文化民俗是怎样的呢?中和佳节风俗知多少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以农为本,劝农稼樯
1.祭句芒
唐安史之乱后,国力大不如从前,此时在位的德宗胸中有一番大志向,限于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劝民农桑重农务本方为正道。因此,中和节皇帝亲为表率,躬耕于野,代表“全天下”百姓祭祀句芒神,感谢今年的好收成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句芒,是主管农事之神,为唐民间所信奉,相信其能主宰万物生长,农事丰收。《礼记·月令》有云:“其帝大眸。其神勾芒。”郑玄注曰:“句芒,少皞氏之子曰重,为木官。”朱嘉注:“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句芒,少眸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2.中和酒
中和酒也被称为宜春酒,关于中和酒的记载除了德宗诏书中令村社在中和节造中和酒之外,别无记载。中和酒是一种用粮食酿造的低度酒,只有在村社粮食丰足、人们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粮酿酒。因此,在中和节酿造中和酒也是对于新一年粮食丰收的希望的寄托。中和时节,谷酒飘香,亲朋好友就着热菜端上专门酿制的中和酒,诉往年农事,祈来年丰收、家庭美满。
3.献生子
献生子并不仅仅是百官劝皇帝祭句芒才有的活动。在民间,献生子在中和节当天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这一节俗的实施是为了促进民间百姓互相交换百果蔬菜之种以祈求繁荣农业生产,在根本上体现的仍然是对农业的重视。
节日宴乐
唐人以诗作歌,以酒为乐。唐德宗时正式设中和节,中和佳节自是少不了宴饮。虽然在贞元五年正式设置中和节的诏令中并没有提到有关中和宴的记载,但是在贞元四年的九月诏令中提到了正月晦日时“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从贞元四年以后的史料记载看,这一风俗为中和节所传承。在贞元五年中和节设置以后的史书记载中,有大量的史料记载中和宴会: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二月戊辰朔,百僚会宴于曲江亭”。贞元九年、十三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的中和节也见于《旧唐书》分别记载有:“是日中和节,宰相宴于曲江亭”“二月丁巳,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亭”“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二月戊子朔,赐群臣宴于马璘之山池”“二月壬午朔,赐宴马璘山池”。这些都显示出中和节设置后中和宴的繁盛。但是并非每年的中和节皇帝都举行中和宴,当国家遭遇灾害遇到凶年或者因为岁俭而停罢中和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例如贞元十五年和二十年分别因为其年“二月,罢中和节宴会,年凶故也”“二月丙午朔,罢中和节宴,岁俭也”,而停罢中和宴。中和宴以皇帝为主导,但是从贞元九年的中和节开始出现分宴:“宰相宴于曲江亭,诸司随便,自是分宴焉。”由以上史料记载可以知道中和宴以皇帝为主导,君主赐群臣宴,君臣共饮,后来出现了分宴,各诸司可自主举办中和节宴会。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官方确立的中和文化民俗,中和佳节风俗知多少”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生活百科信息
- 白芍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
-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改良土壤质地有哪些措施
- 土壤生物包括哪三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 复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什么是间混套作?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调节土壤物理状况
- 为什么说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 花生如何施基肥和种肥 花生如何施菌肥及微肥
- 花生叶斑病的病状 花生叶斑病怎样防治如何预防
- 花生的主要生产管理技术有哪些?
- 如何防治危害马铃薯茎叶的害虫?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 如何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